專家解讀 | 尹偉倫:新時代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法治保障
中國工程院院士 尹偉倫
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等價值。保護古樹名木,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我國是世界上古樹名木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包括散生122.13萬株和群狀386.06萬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萬株,分布在鄉村的有483.53萬株。樹齡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
新頒布實施的《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實踐中的成熟制度上升到法規層面,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古樹名木保護事業將迎來大發展的春天。
一是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指導思想。《條例》提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貫徹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分級管理的原則。保護第一突出全鏈條、全方位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生長環境,切實保護好古樹名木這一珍貴資源;合理利用突出充分發揮古樹名木的多重價值,實現“兩山”轉化;分級管理突出針對樹齡不同、權屬不同、分布區域和形式不同的古樹名木采取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同時,《條例》明確構建政府主導、屬地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這是開展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的重要指導思想,有利于進一步壓實各方保護責任,有利于統籌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有利于分級分類科學施策,推動古樹名木保護事業健康發展。
二是明確古樹名木分級認定公布程序。《條例》完善了古樹名木分級保護劃分方式,規定對樹齡500年以上、300年以上不滿500年、100年以上不滿300年的古樹,分別實行一級、二級和三級保護,對名木全部實行一級保護。考慮到部分城市古樹名木保護分級現狀,《條例》規定省級政府可以決定對城市古樹實行提級保護。對在一定區域內集中生長形成的古樹群體可以實行整體保護,便于“一群一策”科學管護。同時,《條例》對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補充調查進行了規定,明確全國綠化委員會每10年組織開展一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省、市、縣級古樹名木主管部門根據普查、補充調查結果分別對實行一級、二級、三級保護的古樹和名木進行認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依法公布。
三是明確古樹名木的日常養護和專業救治責任。《條例》規定縣級人民政府古樹名木主管部門按照有利于加強古樹名木日常養護的原則,明確有關單位和個人作為古樹名木的日常養護責任人,確保每一株古樹名木“責任到人”。《條例》對簽訂日常養護協議作了規定,提出根據古樹名木權屬情況、保護等級、養護狀況、養護費用等,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同時對在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有助于激勵古樹名木日常養護責任人切實負起責來,進行科學養護。針對古樹名木遭受損害或者生長異常,《條例》規定了縣級人民政府古樹名木主管部門進行救治復壯的責任,實現日常養護與專業救治的有機銜接,為古樹名木健康生長保駕護航。
四是明確古樹名木采伐、移植等制度。《條例》對古樹名木建檔,設立保護標志和保護設施,劃定保護范圍,建立保護管理信息平臺進行了規定。針對非法采伐、移植古樹名木等嚴重破壞古樹名木及其生長環境的行為,《條例》規定除因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搶險救災等特殊緊急情形外,禁止采伐古樹名木。《條例》規定古樹名木原則上實行原地保護,不得移植,并通過設立古樹名木移植行政許可對確需移植古樹名木的情形、申請程序、有關要求等進行明確。《條例》明確建立保護巡查制度、建設項目在古樹名木保護范圍內施工報告制度。同時,《條例》對各類損害古樹名木及其生長環境的行為作了禁止性規定,設定了法律責任,全面追究違法犯罪行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通過最嚴格的法治、最嚴密的制度保護古樹名木。
五是明確古樹名木合理利用和文化傳承。為了充分發揮古樹名木的多重價值,統籌推進古樹名木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條例》規定在不破壞古樹名木及其生長環境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古樹名木資源開展科學研究、科普宣教、生態旅游。古樹名木屬于傳統經濟樹種的,相關權利人可以依法開展必要的生產經營活動。鼓勵結合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以及傳統節慶、民俗,挖掘古樹名木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六是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的保障監督。《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將開展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預算,國家鼓勵通過認捐、認養等多種形式資助古樹名木保護事業,鼓勵支持古樹名木保護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強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經費保障和科技支撐。《條例》借鑒四川省翠云廊古蜀道“交樹交印”的優良傳統,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監督檢查和約談制度,多措并舉構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監督的制度體系。
相關鏈接:
司法部 自然資源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林草局負責人就《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