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国产日产_啊v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法治網新聞 > 新法規問答>正文頁

專家解讀|劉春生:夯實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基礎

2019-10-29 17:44:52文章來源:

中央財經大學 劉春生副教授

2019年10月22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頒布,《條例》的出臺,從國家層面夯實了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基礎,標志著中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

一、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石:公平與透明

《條例》的出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公平和透明也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關鍵詞。《條例》更加強調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各級政府不得偏向某些企業或限制其他企業的合法權益,不能因為企業所有制的性質,規模、盈利能力、所在地等而有所歧視。根據《條例》規定,為保證公平的市場環境,政府的政策、法規、服務措施等應該做到公開、透明,形成可預期的政策、制度、法律環境,例如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就保證了各類市場主體對于哪些領域不得投資、哪些領域有所限制均有清晰而明確的知悉。《條例》的出臺對于未來各級政府打造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有政務更加公開透明,市場規則才能更加公平有效。因此,在行政審批、市場監管、政務服務的基礎上,將政務公開制度化、標準化、信息化是打通服務市場主體“最后一公里” 的重要手段,更是打造高質量營商環境的必要一環。

二、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原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

市場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各類市場主體機會均等;二是保證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包括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自主經營權、財產權、知識產權,也包括保護中小投資者、治理拖欠企業賬款、創新和完善信用監管、完善糾紛解決機制等內容;三是通過“放管服”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體系,最大限度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法治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突出公正監管,從落實監管責任、創新監管方式、規范執法行為等方面做了詳盡的規定;二是圍繞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對政策制定、法規政策公布和解讀咨詢、政策評估和清理、政務誠信等內容進行了規定;三是通過出臺《條例》讓各類投資者包括外商投資者吃上定心丸,保證他們獲得公平的競爭機會,享受公平的市場環境,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把對外開放過程中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

國際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始終對標國際一流、最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標準,瞄準主要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同時學習在國際社會排名提升快、優化幅度大的發展中國家經驗;二是主動適應全球貿易、投資的新變化,按照市場規律創新監管、服務模式,適應新業態、新模式,讓我們的經營、國際貿易、國際投資更便捷。在《條例》中,提出對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給予創新一定的政策容忍度,本身就表明了中國在制度創新方面力爭一流的國際視野與前沿意識。

三、建立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強調《條例》的落地效果

《條例》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性行政法規,同時,《條例》也鼓勵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情況依法探索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舉措。如何評估各地營商環境優化的效果,成為檢驗各地落實《條例》的重要議題。過去,國內缺乏權威統一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各類機構的營商環境評價缺乏權威性,評價的針對性不足。

《條例》將推動建立和完善我國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發揮營商環境評價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和督促作用,形成各地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良性競爭,改變唯GDP、唯經濟增速的片面評價標準,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并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

相關鏈接: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全文|《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司法部、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專家解讀|吳璟桉:向世界展現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決心和步伐  使中國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專家解讀|徐晨 劉圓圓: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專家解讀|譚敬慧:《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必將促進我國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

專家解讀|周瑞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四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