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施正文:彰顯現代預算制度建設目標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施正文
2020年8月3日,國務院令第729號公布修訂后的《預算法實施條例》,是我國新時代背景下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立法成果。它以健全完善現代預算制度為使命,回應我國財政改革和預算管理實踐新需求,更好地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
一、新《預算法實施條例》秉承現代預算制度的精神理念
作為規范政府收支行為的預算法,承擔著理財治國的重要功能,被各國普遍視為“經濟憲法”。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和《預算法》確立的新時代預算制度改革的目標和理念。新《預算法實施條例》秉承建立現代預算制度的精神理念,進一步明確政府預算收支范圍,重視收入預測和支出標準,規范部門預算管理,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提高財政政策的調節實效,其目的就是要建設科學預算。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和執行程序,強化預算約束和債務管理,明確財政專戶管理,嚴格依法征收預算收入,其目的就是要建設法治預算。進一步明確四本預算之間的銜接關系,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深化績效管理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保障財政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目的就是要建設公共預算。進一步擴大預算信息公開范圍,提高預算信息公開程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預算公信力,其目的就是要建設透明預算。
二、新《預算法實施條例》細化現代預算制度的實施規范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新《預算法實施條例》的重要使命就是細化、落實《預算法》的原則和制度,增強預算制度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為預算活動提供明確的規則指引。一是健全政府預算體系,重點明確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收支范圍和編制內容,提高預算的完整性。二是規范政府間財政關系,強化轉移支付預算下達和資金撥付應當由財政部門辦理,明確提前下達轉移支付預計數的比例,發揮轉移支付制度的財政平衡功能。三是加大預算公開力度,轉移支付公開細化到地區和項目,部門預算和單位預算公開細化到支出分類的最細一級,政府債務、機關運行經費、政府采購、財政專戶資金等按照規定公開。四是規范政府債務管理,細化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限額管理,明確轉貸債務管理,完善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合理安排發行國債的品種、結構、期限和時點,防范債務風險。五是細化預算編制規則,明確預算草案編制時間,規范預算收支編制內容,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六是規范部門預算管理,規定部門預算應當反映所有預算資金,明確部門預算收支范圍,完善項目支出管理方式,建立項目庫管理、項目支出預算評審制度。七是規范預算執行,明確部門和單位作為預算執行主體的主要職責,明確撥付預算資金要求,嚴格財政專戶設立條件、核準權限、管理部門和管理要求。八是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明確預算績效評價的概念,規定績效評價結果應當按照規定作為改進管理和編制以后年度預算的依據,實施績效監控,助力財政提質增效。
三、加快《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的配套制度建設
《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是調整預算管理關系的綜合性財政法律法規,預算管理中很多專門性問題仍然需要單行法律法規予以配套和細化。為了形成完備的預算法律規范體系,以預算良法保障預算善治,必須加快《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的配套制度建設,其中重要的是要制定財政轉移支付、政府債務、預算公開、財政資金支付、預算績效等方面的配套法規規章。當前尤為迫切的是要及時清理和修訂現行預算管理文件中與《預算法實施條例》不一致的規定,及時出臺相關制度辦法,確保《預算法實施條例》各項規定落到實處,進一步推動我國預算管理法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