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国产日产_啊v在线视频_亚洲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法治網新聞 > 新法規問答>正文頁

專家解讀 | 董家鴻:強化管理 開拓創新 推動器官移植技術能力水平持續提升

2023-12-14 08:50:35文章來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 董家鴻

  器官移植技術被稱為“醫學皇冠上的明珠”,是醫療行業中專業性很強的一項技術。我國不斷加強器官移植臨床服務體系建設,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器官移植技術能力和質量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頒布的《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器官移植技術準入和管理等作了明確規定,對于推動器官移植技術推廣應用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不斷提升,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服務取得顯著成績

  近年來,我國不斷提高器官移植技術能力和水平,增加器官移植技術資源并優化布局,器官移植技術可及性明顯提升。一是器官移植服務能力逐步提升。目前,我國共有器官移植醫療機構188家,其中,肝臟移植118家,腎臟移植149家,心臟移植76家,肺臟移植60家,胰腺移植50家,小腸移植45家。2022年,完成器官移植手術2萬余例,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二是器官移植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國際上開展的器官移植技術我國均能開展,一些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例如,肝臟移植技術方面,無缺血肝臟移植等技術實現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腎臟移植技術方面,兒童腎臟移植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累計完成兒童腎臟移植4000余例;心臟移植技術方面,單中心心臟移植臨床服務能力已居世界前列,2022年我國有2家心臟移植醫療機構心臟移植例數超過了100例;肺臟移植技術方面,肺臟移植患者的圍手術期及中長期生存率達到了國際水平。三是器官維護和獲取技術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將ECMO相關技術應用于器官維護,大大保護了器官功能,提高了器官利用率。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器官保存液,并已臨床應用。同時,積極研發器官體外機械灌注修復技術和設備,與國際保持同步。

  二、優化布局,推動優質器官移植醫療資源擴容

  器官移植不同于一般的醫療技術,其醫療風險、倫理風險較大,因此《條例》對器官移植醫療機構實施嚴格的準入管理。《條例》規定了器官移植醫療機構的條件,并明確規定,審查醫療機構的申請,除審查醫療機構的條件外,還應當考慮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器官移植的醫療需求、現有服務能力和器官捐獻情況。當前,我國器官移植技術能力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區域層面,器官移植醫療機構分布不均,三分之二的器官移植醫療機構位于東部地區。學科層面,心臟、肺臟移植學科發展較為緩慢,具備心臟、肺臟移植能力的醫療機構及其開展的手術數量較少。這就要求省級政府衛生健康部門根據當地器官移植醫療需求、移植技術和人才隊伍水平、醫療機構管理能力等因素,確定發展規劃進行合理布局。在推動區域均衡布局的同時,也要考慮優質資源的擴容,支持具有較強綜合醫療能力、成熟開展器官移植技術、具備較強管理能力的醫療機構新增器官移植項目,提高器官移植服務的可及性。

  此外,在資質準入審批方面,《條例》也進一步明確了審批流程,規定醫療機構從事器官移植,應當向國務院衛生健康部門提出申請,國務院衛生健康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組織專家評審,于專家評審完成后15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審查同意的,由所在地省級政府衛生健康部門辦理器官移植診療科目登記,在執業許可證上注明獲準從事的器官移植診療科目。

  三、強化監管,加強器官移植醫師人才隊伍建設

  開展器官移植的醫師需要具備特定條件和能力。當前,全國共有2000余名器官移植醫師,與人民群眾的器官移植服務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器官移植醫師的人才隊伍建設。2016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明確了器官移植醫師執業資格認定的標準、流程和監督管理要求,建立了器官移植醫師培訓體系,明確了器官移植醫師培訓基地的基本條件和培訓的組織形式、內容、考核標準等。《條例》將前期經實踐檢驗的成熟做法吸納上升為法律制度,明確提出從事器官移植的醫師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和臨床工作經驗,經培訓并考核合格,要求省級政府衛生健康部門組織開展認定,并在執業證書上注明。

  四、規范管理,推動活體器官移植穩步發展

  活體器官移植是在遺體器官捐獻無法滿足臨床移植需要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補充措施,主要是肝臟、腎臟移植,其中活體肝臟移植主要適用于兒童患者。近年來,在嚴格管理的基礎上,我國活體器官移植步入了穩步發展的軌道。目前活體器官移植技術已在全國普及,獲得肝臟移植資質的118家醫療機構和腎臟移植資質的149家醫療機構大都具備開展此項技術的能力,活體器官移植手術成功率與移植器官生存率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條例》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獲取未滿18周歲公民的活體器官用于移植,活體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體器官捐獻人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將活體器官捐獻的接受人范圍嚴格限定在捐獻人的親屬,有利于防止出現買賣或者變相買賣器官的情況,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五、持續創新,促進器官移植技術能力突破

  技術創新是器官移植事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的器官移植技術已經逐步成熟,一批國際領先的技術實現了突破,形成了“中國方案”。例如,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通過體外多器官修復系統,為離體器官創造接近生理狀態的灌注壓、溫度、氧合和營養支持,實現多器官在離體狀態下長時間保持功能和活力,從而提高器官移植療效和器官利用率。下一步,要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推動器官移植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相關鏈接: 

  李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布《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 

  全文 | 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 

  司法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人就《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答記者問 

  專家解讀 | 黃潔夫:完善工作體系 優化工作機制 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邁上新臺階 

  專家解讀 | 申衛星:明確職責定位 完善法治保障 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高質量發展 

  專家解讀 | 葉啟發:創新發展理念 保障科學公平 推動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體系法治化建設 

  專家解讀 | 鄭樹森:全鏈條夯實質量管理 筑牢器官移植生命線